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方剂类 > 千金要方
编号:46932
养生名著—《千金要方》
http://www.100md.com
     此书为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孙思邈约生于公元581年,卒于682年,享年逾百岁。其终生不慕仕进,隐居山林,研究医学、养生之道。他的养生思想、方法和养生实践,影响极其深远。

    孙氏把“治未病”作为养生的基本原则,并曾反复申述“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在“治未病”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孙氏提出了多种养生方法,如既强调静养,又重视动养;既强调食养,又重视药饵;既强调个人卫生,又重视环境居处。孙氏为我国养生史上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养生学家。

    (原文)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1)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飡霞(2),其在兼于百行(3),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4)。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5),未能延寿。
, 百拇医药
    ——《千金要方·养性》

    (注释)

    (1)大经:指常道或不变的规律。(2)飡同餐。飡霞:指道家修炼术所服日之精华之气。(3)百行:许多方面的品行。(4)遐年:高龄,长寿。(5)玉液金丹:道家为之长生不老的药物。

    (按语)

    本段原文说明了孙氏把修身养性看作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性善”实际上是一个良好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养生大法应以德行为主,德行周备则可延年益寿,服饵养生则居次要地位。

    (原文)

    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1);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2)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欲身之忌,暮无燃烛行房,暮常护气(3)也;凡气冬至起于涌泉(4),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阳(5)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项,四月至顶,纯阳用事,阴亦放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阴阳纯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于北壁下厚铺草而卧,云受元气。每八月一日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6)常欲使气在下,勿欲泄于上,春冻未洋(7),衣欲下厚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养阴收阳,祸则灭门。故云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又云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春欲晏(8)卧早起,夏及秋欲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而晏起,皆益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云晏起,莫在日出时。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时气(9)者,皆由犯此也,即须调气息,使寒热平和,即免患也。
, 百拇医药
    ——《干金要方·道林养性》

    (注释)

    (1)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这里指出了顺时养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缺此不可。(2)晦:每月的三十日。(3)暮常护气也:由于夜晚阳气运行至阴分,阳气很虚,故在夜里要注意保护阳气。(4)涌泉:即涌泉穴,在足底部。人的阳气,冬至时起,自涌泉穴发。(5)三阳:冬至为一阳生,农历十二月为二阳生,正月为三阳生。三阳升时,春天开始。(6)勿令下冷无生意:是指要重视下肢保暖,以利阳气萌生。(7)泮:意为溶解分离。(8)晏:迟也。(9)天行时气:指时令性疾病。

    (按语)

    这段原文着重讨论了应该顺时摄养,人的衣着、起卧等方面都应与四时变化相适应,发挥和充实了《黄帝内经》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大法。

    (原文)
, 百拇医药
    卫汜称扁鹊云: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1)。故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二事。是故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故孝于须深知食药二性。

    ——《千金要方·养老食疗》

    (注释)

    (1)四气:谓心、肝、肺、肾四脏真气。

    (按语)

    本段原文指出了食疗的重要性,如“食能排邪,而安脏腑”。同时还应食疗与药疗相结合,“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百拇医药